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佛光山小港講堂9月14日舉辦佛學講座,禮請佛光山義工會副會長滿醍法師主講「人間菩薩行」。 人間社記者邱雅芳攝
圖說:滿醍法師以八個兄弟的故事,說明我執和法執。 人間社記者邱雅芳攝小港講堂佛學講座 佛光人學習人間菩薩行
2024-09-18
佛光山小港講堂9月14日舉辦佛學講座,禮請佛光山義工會副會長滿醍法師主講「人間菩薩行」。滿醍法師以《勝鬘經》為依據,講解人間菩薩精神,分為人間煩惱、細說煩惱、除煩惱三個部分,並結合《星雲大師全集‧幸福之道》,剖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慈悲與智慧。講座吸引近百位聽眾聆聽。
滿醍法師引用「山川異域,日月同天;寄諸佛子,同結來緣」,強調一生應該學習菩薩精神,發菩提心幫助眾生。他指出,菩提心源自眾生的需求,應融入日常生活中,實踐慈悲與智慧。接著說明人間煩惱,引用《大毘婆沙論》中的「十纏」,道出這些煩惱是束縛眾生的根本問題,通常伴隨貪欲等根本煩惱而生,並與染污心相應,導致各種惡行。
隨後講解《勝鬘經》中的「住地煩惱」和「起煩惱」。住地煩惱有四種,通過見道位逐步斷除,其中「無始無明住地」是根本無明。起煩惱在投胎後生成,與剎那心相應。菩薩修行經歷五十二階位,最終成佛。二乘(聲聞和緣覺)能斷除四住地煩惱和起煩惱,但無法斷除「無始無明住地」的根本無明,只有佛能完全斷除所有煩惱和習氣。
以八個兄弟的故事來說明我執和法執,其中五個兄弟做買賣象徵思惟整理,一個記帳代表裁決取捨,一個伶俐,一個呆,反映了不同的認知和反應。以《勝鬘經》中的清淨心被煩惱遮蔽的觀點解釋,十受章包括律儀戒、眾生戒和善生戒,其中慢、恚、嫉、慳是菩薩修行中的主要障礙。
十大受歸結為三聚淨戒,分為菩薩的內行門(自我修持)、外行門(實踐菩薩道)和願行門(發願修行)。如來藏的自性常住不變,但煩惱和無名遮蔽了佛性,使其無法顯現。
人人都能成為菩薩和未來的佛。菩薩不拘形象,以凡夫之形隨緣化眾,發願「斷一切惡、修一切善、度一切眾生」,學習慈悲與智慧。與他人互動時,應尊重、感恩、讚歎和奉獻;與自己相處時,應常生慚愧和懺悔。不怕妄想,只要覺察,學佛者將煩惱轉化為菩提。苦樂、聖凡、迷悟、佛魔皆在一念之間,轉念即可改變情況。
講座最後,滿醍法師以〈十修歌〉唱誦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「幸福之道」,受戒不犯心、尊長不慢行、處眾不恚瞋、他有不妒嫉、內外舍慳貪、成眾生願、四攝度眾生、關護老幼貧、慈愛攝萬物、菩薩正法行。若人人能十修,佛國淨土樂逍遙。
滿醍法師引用「山川異域,日月同天;寄諸佛子,同結來緣」,強調一生應該學習菩薩精神,發菩提心幫助眾生。他指出,菩提心源自眾生的需求,應融入日常生活中,實踐慈悲與智慧。接著說明人間煩惱,引用《大毘婆沙論》中的「十纏」,道出這些煩惱是束縛眾生的根本問題,通常伴隨貪欲等根本煩惱而生,並與染污心相應,導致各種惡行。
隨後講解《勝鬘經》中的「住地煩惱」和「起煩惱」。住地煩惱有四種,通過見道位逐步斷除,其中「無始無明住地」是根本無明。起煩惱在投胎後生成,與剎那心相應。菩薩修行經歷五十二階位,最終成佛。二乘(聲聞和緣覺)能斷除四住地煩惱和起煩惱,但無法斷除「無始無明住地」的根本無明,只有佛能完全斷除所有煩惱和習氣。
以八個兄弟的故事來說明我執和法執,其中五個兄弟做買賣象徵思惟整理,一個記帳代表裁決取捨,一個伶俐,一個呆,反映了不同的認知和反應。以《勝鬘經》中的清淨心被煩惱遮蔽的觀點解釋,十受章包括律儀戒、眾生戒和善生戒,其中慢、恚、嫉、慳是菩薩修行中的主要障礙。
十大受歸結為三聚淨戒,分為菩薩的內行門(自我修持)、外行門(實踐菩薩道)和願行門(發願修行)。如來藏的自性常住不變,但煩惱和無名遮蔽了佛性,使其無法顯現。
人人都能成為菩薩和未來的佛。菩薩不拘形象,以凡夫之形隨緣化眾,發願「斷一切惡、修一切善、度一切眾生」,學習慈悲與智慧。與他人互動時,應尊重、感恩、讚歎和奉獻;與自己相處時,應常生慚愧和懺悔。不怕妄想,只要覺察,學佛者將煩惱轉化為菩提。苦樂、聖凡、迷悟、佛魔皆在一念之間,轉念即可改變情況。
講座最後,滿醍法師以〈十修歌〉唱誦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「幸福之道」,受戒不犯心、尊長不慢行、處眾不恚瞋、他有不妒嫉、內外舍慳貪、成眾生願、四攝度眾生、關護老幼貧、慈愛攝萬物、菩薩正法行。若人人能十修,佛國淨土樂逍遙。
最新消息
鳳山青年書院 學習自我覺照與靜心節奏
2025-11-26和美分會攜手大榮國小 推動三好品德教育
2025-11-26人文講堂系列講座第二講情緒管理 焦慮時代的情緒啟發
2025-11-26〔寶島采風〕書香清韻悅人心 古厝文化映古今
2025-11-26星雲大師全集》【傳記】 百年佛緣──生活篇.我的母親──徒眾們口中的老奶奶4-2
2025-11-26周日佛學班結業 佛法在童心萌芽
2025-11-25佛教友誼獎學金學習營 深化理解佛教
2025-11-25佛光人以彩繪燈籠走入社區 報答師恩
2025-11-25冼都青年走入校園 推廣三好
2025-11-25佛光緣台中館江心靜創作展 超越冥想與感悟空間
2025-11-25
相
關
消
息







